上策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预报

文章内容

黑河天气预警_黑河天气预警发布

zmhk 2024-06-22
黑河天气预警_黑河天气预警发布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黑河天气预警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
黑河天气预警_黑河天气预警发布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黑河天气预警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1.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可选配透明A柱!续航超500km!哪吒U上市,仅售13.98-19.98万元!

3.搜集当前有关土地荒漠化及防沙,治沙的信息(好消息与坏消息).

4.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哪些地区将会有大暴雪?

5.沙尘暴的起因

黑河天气预警_黑河天气预警发布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甘肃省现有兰州、西峰、天水、平凉、武威、张掖、酒泉7个地下水动态监测站,共390个监测点,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各分站隶属情况:兰州、西峰监测站隶属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平凉、天水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武威、张掖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酒泉监测站隶属于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见表)。地质环境监测院仅对其进行业务管理,资料除直属的兰州站、西峰站全部资料归档属于监测院管理外,其他各分站仅提供国测点动态监测资料、年报和水情通报,各类原始资料和省测点资料归属地各地勘院管理。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全省地下水监测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黄河流域,监测面积为15877.3km2,占全省国土资源总面积的3.50%。其中,酒泉、张掖、武威站属区域性监测站,位于北大河、黑河和石羊河,控制面积分别为282.80km2、8288km2、6380km2;其余各站均为城市水源地监测,监测控制面积较小,共926.5km2,其中,兰州400km2,天水88.5km2,陇西60km2,平凉67km2,西峰311km2。截至2008年末,全省共有地下水监测点390个,其中,国家级监测点58个,省级监测点315个,地级监测点17个。

       从左至右: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余志山、副院长兼纪委书记孙於春、院长黎志恒、党委书记邓国强、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赵成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甘肃省的地质环境监测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人工实地测量,测量装备均采用万用表、电线,监测数据采用人工填写,最后有专人负责录入计算机。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8年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具体业务仍由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两家承担。时间为5月1日至9月30日,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重点区域为兰州、陇南、天水、甘南、临夏、定西、平凉、庆阳和白银9个地区。

       (一)预警数据传输

       气象数据和预警产品主要通过2M专线以专线方式传输,预警产品以甘肃省气象局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名义联合发布,以手机短信、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发布。

       在气象数据的传输频率上,兰州中心气象台在无降雨、小雨和中雨日,每天下午16:00~17:00通过2M专线将全省范围内的降水预报数据传输传到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和持续连阴雨日,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将数据传输传到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预警中心。

       (二)预报预警流程

       1.收到兰州中心气象台发来的甘肃省境内未来24小时降雨预报数据以及前期实际降雨数据半小时内,监测院预报组根据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等,结合当天的预报降水量、降水区域,以及降水累加值等资料,在已确定的降雨特征值基础上,分析判断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空间范围及其可能性程度,进行预报预警等级划分。

       2.监测院预报组将预报预警结果与监测院预报预警课题组会商,最终确定预报范围和级别。

       3.将预报预警范围和级别报院主管领导签发,并报省国土资源厅主管部门审批。

       4.将预报预警结果通过2M专线传输到兰州中心气象台。

       5.兰州中心气象台制作气象预报节目时,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结果主要通过甘肃电视台20点的天气预报节目发布,同时通过短信、广播电台和甘肃省气象局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

       6.省国土资源厅,通过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网站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网站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通过电话、短信、传真、E-mail等方式将预报预警结果通知预警地区国土资源局。

       最后,兰州中心气象台和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存档。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8年度发布地质环境公报1份,地下水动态监测年报7份,水情通报7份。在2008年主汛期,共发布了34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产品,其中Ⅲ级28次,Ⅳ级6次,成功预报20次。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群测群防”等防灾体系,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2008年主汛期,全省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及失踪1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

       六、法制建设

       1.《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2月2日。

       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06〕45号。

可选配透明A柱!续航超500km!哪吒U上市,仅售13.98-19.98万元!

       以2023年11月20日为例,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牡丹江地区下雪了。

       根据天气情况黑龙江多地依然降雪猛烈,其中哈尔滨、鹤岗、佳木斯、双鸭山、鸡西、七台河、牡丹江阴有暴雪,局地有大暴雪,牡丹江、哈尔滨东南部、双鸭山东部、鸡西等地部分地区还会有冻雨。

       在寒潮天气影响之下,黑龙江多地降雪猛烈,黑龙江气象台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不仅如此,哈尔滨、双鸭山等多地风力也十分明显,局地阵风在7~8级左右,可谓风雪交加。

       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北部、齐齐哈尔北部-8~-6℃,哈尔滨西部、鸡西、七台河-2~0℃,牡丹江0~2℃,其它地区-5~-3℃。此外,全省大部地区平均风力4~6级,阵风7~8级,局地可达9~10级;中东部地区会出现暴风雪天气,能见度差;今天白天,牡丹江、哈尔滨东南部、双鸭山东部、鸡西部分地区有冻雨。

大雪天气出行的注意事项

       1、出行计划:提前关注天气预报,确保了解当地的大雪警报和道路状况。尽量避免在大雪天气高峰期间出行,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意外风险。

       2、行车安全:如果必须开车出行,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状态,包括车胎的气压、刹车系统和灯光等。调整行驶速度,保持安全距离,并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行车过程中慢速启动与刹车,避免突然加速或急刹车引发打滑。

       3、增加行车准备:在车内备有防滑链或雪地轮胎,以应对道路上的积雪和冰面。同时,随身携带必要的应急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雪铲、毯子、食物和水等。

       4、注意行人安全:行走在道路上时,尽量走在人行道或行人通道上。如无人行道,应选择靠近路边,远离行车道。穿戴防滑鞋或戴上防滑鞋套,以增加步行的安全性。

搜集当前有关土地荒漠化及防沙,治沙的信息(好消息与坏消息).

       一直以来,科技进步都在改变着汽车的方方面面,从手动到自动,从CD机到带OTA的中控互联大屏;在时代的进步之下,“车”这个词虽然还是“车”,但今天的“车”已经不是曾经那个简单的代步机械了。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车们俨然已经是一个智能的移动载体,同时,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就连传统汽车宣传多年的被动碰撞安全,也已经上升到了“主动安全”层面——通过科技来规避事故,岂不是更好?

       很显然,在如今的技术尖端上,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已经成为了主动安全的核心标配;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A柱的盲区,如今的毫米波雷达照射宽度和广角摄像头们依然难以满足偏侧面的主动安全需求,同时在愈发严格的碰撞安全规程之下,A柱变得越来越粗,这就导致视野变得更差。

       解决方案很简单,但也很难,只需要使用透明A柱就可以解决问题。

       简单的原因在于设备不复杂,说白了就是摄像头+传感器+处理器+显示屏;但是难的地方在于,一是成本,二是可靠性,三是如何让显示画面随驾驶员视线移动而变化,同时还能自然的与风挡玻璃透过的画面合二为一,这涉及到大量的计算与调试。

       不过这个困扰造车人多年的问题如今终于有了量产上市的解决方案,在3月21日上市的哪吒汽车第二款SUV产品——哪吒U身上,官方直接提供了量产的透明A柱配置,选装价格1.2万。

       至于整车售价,哪吒U分两个续航里程版本,400km和520km,前者售价为13.98-17.68万元,后者售价区间整体加两万,为15.98-19.98万元。同时,上市现场哪吒汽车还宣布向用户提供“尊享礼遇”,包括5年返5万、7天无理由退换、7*24h尊享到家服务、免费赠送充电桩、尊享多重金融方案等权益。

       续航无忧,这是好车的前提

       任何一台电动车,不管亮点再多,最核心的续航能力永远是用户关注的。而得益于“三电”系统的技术优势,哪吒U拥有领先同级的续航能力。基于Hozon?EPT2.0动力总成平台,哪吒U采用高比能量NCM811?电池,NEDC续航里程大于500km,最高可达660km,完全匹配一二线城市的用车需求,扩大旅程半径,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

       至于动力方面,新车搭载的电机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两驱版百公里加速不到7s,四驱版车型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4.9s,性能可与主流3.0T涡轮增压发动机相媲美,让年轻用户的驾控激情彻底释放。

       在三电温控方面,哪吒U搭载自主研发的Hozon?EPT2.0恒温电池管理系统,可实现全工况范围内95%恒温占比,让电池始终工作在15-45度的循环区间,严寒到黑河,酷热到吐鲁番,仅有5%的里程损耗。此外,该系统还可实时估算电池可用容量、健康状态等关键参数,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及故障管理;车辆行驶15万公里,电池损耗在5%以内。

       智能先行,透明A柱只是亮点之一

       对于哪吒U来说,透明A柱是最大的亮点,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亮点,作为一台将智能安全理念贯彻始终,真正做到让用户解放双手,实现行车无忧的新时代车辆。哪吒U还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搭载Mobileye?EyeQ4顶级视觉芯片以及20余项自动驾驶辅助配置,包含14个计算核心、22个传感器、千万行代码;涵盖AEB自动紧急制动、APA一键式自动泊车、IACC智能自适应巡航、FCW前防撞预警、LKA车道保持、BSD盲区检测、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功能,在高速和低速拥堵路况下,无需驾驶者控制方向、油门和刹车,自动保证车辆在车道中间行驶,有效降低驾驶疲劳并提高了行车安全,让出行更从容。

       另外,在交互层面,哪吒U具备全车AI语音控制系统,为用户带来安全、便捷、趣味十足的驾乘体验。其在准确率和功能性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备音乐、天气、闹钟、限行、出行、翻译等众多功能。通过Nuance离线语音引擎,全车AI语音系统在无网络时,仍可提供流畅及精准的语音体验,让出行更惬意。

       同时,针对目前全球疫情持续爆发的情况,哪吒U还充分为消费者健康安全考量。不管您买的哪吒U是顶配还是最入门的低配,都标配N95级HEPA滤芯,能够有效隔绝外部污染空气,确保座舱内部空气质量,为您带来更安心、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而至于外观设计与内饰部分,这段也是全文写在最后的,葫芦侠一贯认为设计是否好看是个因人而异的东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放上您自己看就好,反正这车外观足够大气,内饰也足够的科技,是一台全方位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哪些地区将会有大暴雪?

       1、水库优化调度对维护黄河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黄河干流上,现已建有龙羊峡、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和小浪底等水库,近年来,通过水库或水库群的合理调度运用,进行调水调沙、水量调度、防洪防凌调度、兴利调度等,对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1.1调水调沙使河道过流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恢复了河道的基本功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来水减少及沿河地区对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黄河河道输沙用水被大量挤占,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下游河道淤积,过流能力大幅降低,给防汛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平滩流量从6000立方米每秒降到2000立方米/秒左右。2002年,黄河下游出现流量为18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发生漫滩灾情。2003年,黄河河南兰考段洪水流量为2400立方米每秒,出现重大漫滩灾情,滩区内近12万人被洪水围困。为此,自2002年起,黄委连续进行了五次调水调沙,用“人造洪峰”冲刷下游河道,使下游泥沙淤积状况改善,河道过流能力逐步提升,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最小过流能力从实施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3500立方米每秒,使河道的基本功能逐步得以恢复。

       1.2调水调沙使河流生态系统得到改善,有效遏制了河床的淤积抬高

       由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使黄河不断淤积抬高,主河槽萎缩,在黄河下游已形成二级悬河,且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也不断恶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2002年至2005年黄委连续进行了四次调水调沙,已使3亿多吨泥沙冲入大海,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得到全面冲刷,槽底高程平均下降1米,今年进行的第五次调水调沙,又使6010万吨泥沙冲刷入海,有效地改善了河道形态,减少了河道泥沙淤积,遏制了黄河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

       黄河自2002年以来的五次调水调沙,也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利的水量条件,今年黄河第五次调水调沙将2000多万立方米的河水注入黄河口湿地,使黄河入海口地区遍布大大小小的坑塘,星罗棋布的水库中碧波荡漾,形成了大面积的水面、湿地,有效的缓解了由于海水侵蚀入海口湿地减少的现象。黄河口湿地以年均5万亩的速度在增长,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保护区,湿地总面积增加到了20万公顷。湿地内芦苇面积增加到5万公顷,柽柳林13万亩,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达393种,已濒临绝迹的黄河刀鱼等珍稀水生动物和黑嘴鸥、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多种国家级珍稀鸟类出现在黄河口,三角洲的鸟类增加到了283种,生物多样性资源日益丰富,生态向多样化、稳定性方向发展。

       1.3调水调沙有利于调整理顺河势,塑造并维持中水河槽

       黄河多为堆积游荡型河道,淤积严重,形态萎缩,河道宽浅,水流散乱,河无定槽,主流游荡摆动不定,沙洲密布,汊流丛生,斜河、横河、滚河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小水时,水流随湾就湾,蜿蜒曲折,往往形成崎形河势,进而引发小水大险或小水大灾。根据黄河小水入湾、洪水趋中的河势演变规律,利用水库群联合调度,进行调水调沙,塑造人工中常洪水,充分发挥洪水的造床作用,可调整理顺河势,塑造相对稳定的中水河槽,提高河道行洪排沙能力。今年3月黄委实施的利用黄河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使潼关河段河势调整理顺,形成单一规顺的主槽。

       1.4调水调沙有利于水库的健康,可减少建库后的不利影响

       通过调水调沙,利用水库异重流携带大量的泥沙排出库外,从而调整了水库淤积形态,减少了水库泥沙淤积,提高了水库的效益,增强了水库的健康,延长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今年黄河第五次调水调沙,通过三门峡、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6月25日,在小浪底水库再次成功塑造了异重流,并将小浪底水库841万吨泥沙排出库外。

       黄河桃汛洪水对降低潼关高程具有一定作用,1987~1998年,桃汛期潼关高程平均冲刷下降约0.19m,但自1998年万家寨水库运用以来,桃汛期水库蓄水削减了洪峰,减小了进入潼关站的洪峰和洪量,使桃汛期潼关高程由万家寨水库运用之前的冲刷下降转变为基本不冲或微淤。为了减少万家寨水库对潼关高程的影响,今年3月23~29日黄委开展了利用黄河桃汛洪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通过万家寨水库调度,优化桃汛洪水过程,改善了万家寨和三门峡水库淤积形态,使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全程冲刷0.071亿吨,潼关高程下降了0.2米。

       1.5调水调沙可有效地发挥水库的社会经济功能

       调水调沙不仅可改善河道的自然功能,而且还能发挥水库的社会经济功能,合理调配水资源,统筹解决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提高水库的发电、灌溉、生态景观旅游、供水等综合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2002年以来,黄委利用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联合调度,进行调水调沙,在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了沿黄城乡群众的生活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在2003年历史罕见的黄河秋汛中,通过“四库联调”,削减了一次次洪峰流量,减少了灾害损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6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有效的化解了断流危机,保证了河道不断流

       70年代以来,由于不利的来水来沙条件和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黄河下游频频出现断流。黄河首次断流出现于1972年,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其中从1990年到1998年,黄河年年断流,特别是1997年黄河断流达226天,断流河段长704公里。自1998年国家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以来,通过水库的合理调度运用等措施,有效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断流危机,已实现了黄河连续7年不断流。如2002年7月22日,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出现了0.95m3/s的流量,在面临断流危机的紧要关头,万家寨水库及时调度放水,保证了河道不断流。

       1.7利用水库科学调控水量,实现雨洪资源化,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黄河流域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往往旱涝交替出现,通过水库的合理调节,蓄洪抗旱,丰蓄枯用,适时蓄水保水,削减洪峰,合理利用雨洪资源,争取防洪抗旱主动,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在抗御2005年渭河洪水中,陕西省防总充分利用黑河、石头河、冯家山3座水库,加强洪水调度,先后两次对渭河洪水进行错峰,在渭河第一次洪水过程中,削减渭河干流洪峰970立方米每秒,在第二次洪水过程中削减渭河干流洪峰500立方米每秒,加之洪水期三门峡水库一直畅泄运用,减轻了防洪压力,保证了洪水的顺利下泄,大大减轻了洪水灾害损失。

       1.8利用水库合理调节水量,有效化解河道水环境污染

       利用水的自净功能,通过水库合理调节水量,稀释污染水体,增加水环境容量,以改善水质,有效化解河道水环境污染。2006年1月5日下午,河南省巩义市境内发生柴油泄露事件,造成支流洛河下游油污染,也对黄河干流水质构成威胁,黄委及时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并关闭故县、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接力实施并加密下游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监测,及时化解了河道水污染事件。

       2、加强水库优化调度的对策与措施

       2.1加强水库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目前,黄河干流上修建的水库,大多分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管理,如黄河上游现有水库18座(已建12座,在建6座),分属9家管理单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多龙管水的格局仍未改变。这些水库如仍采用原有的调度与管理模式,仅按水库各自的任务进行调度运用,不仅会影响流域梯级水库整体的综合利用效益,而且还会导致生态与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近几年,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电力体制的改革,黄河上游出现了水电开发热,有关各方纷纷“跑马圈地”,抢占水电开发权,部分工程甚至在审批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即已开工建设,使水电开发盲目无序,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因此,实行水库的统一调度和水电开发的统一管理已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应尽快设立高效、权威的黄河上中游水库和水电开发统管机构,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完善协商和沟通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管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水库的统一联合调度,严格水电开发的规划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电开发秩序,充分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河流健康。

       2.2加强科学调度,大力提高调度管理水平

       水库的综合调度运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复杂技术问题,仅靠传统的调度手段远不能满足水资源调度时效性和现代化的要求,要加快“数字水调”建设,建立完善集信息采集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水库调度信息平台、黄河上中游水文信息平台、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和调度指挥中心及水库运行监测水文站网系统、全数字水质自动监测站、引水口远程自动化监控监视等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实现水库调度信息互通和共享,构建维护河流健康的水资源调控体系,认真开展以水库群为主的水沙联合调度方式及流域尺度的水库群生态调度研究,进一步完善水库科学调度的指标体系,加强对河流生态健康的评价和调控措施的研究,对河流生态的健康程度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充分认识和了解河流生态面临的问题,分析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根据生物体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水量,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河流的生态基流和河道不冲不淤的临界流量,认真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如何利用水库最小水量、最短泄水时间、对下游河道形成最佳减淤效果的有效调度方法,建立调水的理论技术体系和生态与环境响应机制,认真研究水库实施生态调度前后相关对象利益的变化和补偿机制,进一步探索河道水沙运动和冲淤变化的规律,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制定科学可行的水库综合调度计划,进一步完善调水实施方案,认真做好不同调度方式和流量级、含沙量组合的调水调沙预案,建设一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坚强有力的水调队伍,采用天气雷达、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水下雷达、远程监控、图像数据网络实时传输等技术,加强水量水质监测和天气、水雨情预测预报,完善预警系统,实现对水库、主要水文站、水质监测站、重要引水口和控制节点的远程自动监测、监控、监视和预警,为调水科学分析决策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大力提高水库调度管理水平和调水效益。

       2.3完善水库调度管理的法规,依法加强管理与调度

       有效的法规和严格的执法是进行水库调度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经济、法律手段,建立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制度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水量调度补偿机制,不断完善水法规政策体系和执法体系,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水管理体制和新的水资源调控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与水库调度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加强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提高可操作性,认真贯彻实施《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法规,依法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水库的调度管理,用法规规范人类水事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水资源管理秩序,使各种水电开发工程从立项、投资、建设、工程质量标准、水量分配、工程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建成后的效益发挥等都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进行。同时,建立开发与保护、水量与水质、城市与乡村、地表与地下水、取水与用水、供水与排水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使水库调度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建立完善水沙调控工程体系

       黄河的主要问题是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因此,利用水库进行水沙调节是改善水沙条件、防洪减淤的有力措施,要统筹黄河流域干支流的水沙资源,加强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水沙调控工程体系的总体规划,尽快建立完善以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的黄河干支流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实行全河群库联合统一调度,有效的调节洪水泥沙,保证干旱期河道的基本流量,适时削减洪水流量,实现全河水沙的跨时空调节,塑造协调平衡的水沙关系,尽量使河道长期保持输沙、生态等最低限量的基流,改善水沙条件,实现洪水资源化和防洪减淤减灾等目的,保证河道不断流。

       2.5完善优化水库调度运用方式

       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使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加强,从而提升了水库在流域水资源调控中的作用,而原有的水库设计运用方式,在进行防洪和兴利调度的同时,没有考虑其对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的影响,以至长期累积下来的生态和环境的反作用以各种方式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应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站在全流域的高度,从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河流健康出发,建立完善兴利、减灾与生态协调统一的水库综合调度运用方式,水库调度运用不再是以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而是纳入到全流域的统一调配,成为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的重要手段,合理调整相关各方的利益,协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采用先进的调度技术和手段,在满足水库下游生态保护和库区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各项功能,使水库对坝下游生态和库区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逐步修复生态与环境系统,提高水库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恢复和维持河流健康。

沙尘暴的起因

       中央气象台18日6时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在黑龙江东南部、吉林西部和北部、辽宁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偏南地区、河北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雪,部分地区大暴雪。这是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雨雪天气过程 ,也是今年冬天的首个暴雪预警。这次暴雪橙色预警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雪,在20~29毫米之间。上述地区新增积雪深度5~15厘米,局地30厘米以上。同时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强雨雪及大风降温天气,局地日降水量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其影响范围比较大:中东部地区除了华南之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这次雨雪天气过程的影响。而且强度比较强,相对往年来,这次雨雪过程在部分站点会突破历史极值。河南和山东的个别站点的降水量可能会接近历史的同期极值,如果包括雨雪加起来的量,辽宁和吉林的部分站点可能会突破11月中旬的历史统计极值。从华北到东北这块地区出现冷暖空气的一个明显的交汇,就出现这次比较强的雨雪天气。就降水量而言,在11月中旬出现这么明显的这种过程的降水,在历史上还是比较罕见的;就温度而言,基本上从历史同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情况。整个来讲,这次雨雪天气过程主要是从17到19日;随后,从20到22日,又会有一次雨雪降温天气过程。所以,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回暖。此次雨雪过程影响范围广,且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广东人民群众要注意防范雨雪导致的道路湿滑、结冰以及低能见度天气 ,以及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除了出门多穿,还要注意安全。

       沙尘暴的形成需3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大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

       力,据观测,强沙尘暴风速达30米/秒时,地面粗沙可脱离地面数厘米高,细沙可进入1.5千米以上高度,粉尘悬浮于整个对流层中,并可被搬运到1.2万千米之遥,二是地面裸露沙尘物质,它是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三是不稳定空气,不稳定的空气是沙尘暴形成的热力条件,若低层空气稳定,则沙尘不会被卷扬得很高,沙尘暴不易发生;若低层空气不稳定,则对流作用使沙尘卷扬得很高,沙尘暴容易发生。

       我国北方地区是全球四大沙尘暴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是现代沙尘暴高发生区之一。这是因为中国北方地区绝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同时气候多样,风力强劲,大风频繁,又广泛分布着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地表沙尘物质极其丰富。

       我国北方各地沙尘暴多出现于春季午后。沙尘暴过境时,若是午后便加强,若是夜间便减弱。这是因为春季北方地区植被稀少,沙漠及裸露地表升温回暖迅速,只要晴两三天,地面气温升高很快,这时若遇上强冷空气过境,就容易形成沙尘暴。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三类:

       浮尘:悬浮在大气中的沙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为强沙尘暴。

       根据研究显示,沙漠地区的沙尘为地球中悬浮粒子的主要来源,单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即占了全球大气中25%的悬浮微粒量。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中亚沙漠区中,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区的第二位(依序为中非、中亚、北美及澳大利亚),因此中国西北区沙尘对东亚的大气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为:

       地表性质:土质松软、干燥、无植被或草木生长及没有积雪。

       气象条件:强烈而持久的地面风、垂直不稳定的气象条件及没有降雨降雪天气现象。

       中国西北地区各大沙漠面积总和近六十万平方公里,主要源地位于北纬35度以北,东经125度以西的中国西北和华北、蒙古一带,包括新疆、甘肃、河套、内蒙古、蒙古等地区。此一区域年降雨量都在400mm以下,且季节分布相当不平均,为东亚发生沙尘暴天气现象的主要源地。冬末春季为沙尘暴发生的主要季节,其中以3月至5月发生频率最高,占全年的60%以上,且每年发生沙尘暴的次数不一。

       影响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京沙尘天气的沙尘的境外来源地主要是蒙古国。而影响中国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境外沙尘源地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的荒漠化地带。

       影响中国东部地区沙尘天气的主要是蒙古低涡系统。蒙古低涡形成后,一般首先卷起当地的沙尘并逐渐南下。在移动过程中,低涡尾部的幅合上升气流将沿途沙尘源地的沙尘一并卷入低涡中,向下游输送。北京正处于下风向地区,深厚低涡系统往往给北京带来沙尘天气。

       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移动路径主要包括两条:北路从蒙古国东、西部地区,经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西部、化德、张家口至北京;西路起于甘肃哈密市以东至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中蒙边境,沿河西走廊、贺兰山南,经毛乌素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呼和浩特市和张家口,最终到达北京。发生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沙尘暴在遇到强大系统过境时,会形成远距离输送,可以影响到北京地区。

       根据沙尘暴发生频率、强度、沙尘物质组成与分布、生态现状、土壤水分含量、水土利用方式和强度,结合区域环境背景将我国北方划分出4个主要沙尘暴中心和源区:1、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盟;2、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3、内蒙古阴山北坡及浑善达克沙地毗邻地区;4、蒙陕宁长城沿线。上述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沙尘也常随西风和西北气流输送到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形成沙尘天气。

       沙尘暴频频发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我国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65.3万平方公里,并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土地沙漠化东西部有很大的差别。以贺兰山为界,以西受西北干旱气候控制,缺少降雨,土地利用为绿洲灌溉农业区。沙漠化的因素和表现形式主要是水资源调配不当,下游农耕地因缺水撂荒或沙漠与绿洲过渡带的盲目开垦、樵采及过牧引起,或草场因地表水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天然植被死亡,风蚀量增大。东部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夏秋有一定量的降水,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带,冬春干旱季节,由滥垦、草场严重超载或过牧退化、樵采引起,以农耕地土壤沙化、砾质化、灌丛沙漠化和沙地活化为主要形式。 20世纪初美国大规模开发西部土地,导致30年代震惊世界的"黑风暴";60年代,前苏联开垦哈萨克斯坦卡拉库姆荒漠周围土地同样出现强烈的沙尘暴。美国30年代以后,对西部的建设和改造中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取不同成熟期和不同播种期作物间作、套种和作物留茬,大力推行免耕法及改革农机具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前苏联60年代以后,对中亚的建设和改造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大力建设农田防护林网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世界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防治沙尘暴技术模式---简称农业措施(美国)和林业措施(前苏联)。我们应汲取世界其它沙尘暴多发地区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恢复生态策略和方针。

       沙尘暴是由天气过程和地面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目前人类控制天气的能力还很有限,减缓沙尘暴灾害频度与强度的关键在于搞好地面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并重"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针;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停止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一切生产活动,对于超出生态承载能力的地区要采取一定的生态移民措施。

       沙尘暴可能诱发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及传染病。据他解释,通常情况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对尘埃有一定的过滤作用,但沙尘暴这种剧烈天气现象带来的细微粉尘过多过密,极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旧病复发。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 如果长时间吸入粉尘,也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多种不适症状,导致流行病发作。此外,大风跨越几千公里,将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风向地区,其中可能包括一些传染病菌。

       沙尘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大,人们不可轻视。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更应该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尽可能远离粉尘源,一旦发现身体有明显不适感,必须立刻到医院查清病因。

       必须在室外活动时,最好用湿毛巾、纱巾保护眼睛和口,但需要提醒的是,这种简单防护对病毒不起作用。在沙尘暴退去前,建筑工人、清洁工人都应该暂时停止户外操作。他还建议人们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不要购买街头露天食品。

       我们希望沙尘暴有绝迹的一天,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我们可以在沙尘暴的形成条件上做一些分析。沙尘暴的形成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风是沙尘暴的原始驱动力。其次是沙源,如果没有沙源和很细的沙土等基本物质,光有大气环流也不会形成沙尘暴。第三,地表受热后(一般是在干旱的条件下)产生一种不稳定的上升气流,把地面的沙子带到高空,从而形成沙尘暴,这就是沙尘暴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要问沙尘暴什么时候能到头,首先得问这三个因素是不是会有结束的时候。

       我国林科院曾经利用分布在全国的1000多个观测站、10年的观测资料来模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条件做了一些实验,结果表明,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干旱区还在扩大,沙尘暴的来源还会存在的。再加上我们又不可能左右全球变暖和大气环流,从这样的角度来说,自然因素好象对沙尘暴的发生起了主导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这里面有很多人类的活动加剧了它,沙尘暴是土地沙化、荒漠化的一种表现,虽然想要恢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样的状态不太可能,但我们并不悲观,我们可以采取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等手段来减少沙源。

       好了,今天关于“黑河天气预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黑河天气预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