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_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下载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气象卫星是那颗?
2.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升空后,对我国的气象观测带来哪些提高?
3.天气预报能预测15天以后的天气,它究竟靠什么做后盾?
4.我国发射了哪些气象卫星
5.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气象卫星是那颗?
中央台只是播,预报归气象局。
我国气象卫星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极轨卫星围绕南北极跨越赤道飞行,飞行一圈约102分钟,轨道高度830公里左右。卫星所经过地点的地方时基本相同,所以也称为“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它的优点是可以对全球任何地点进行观测,主要用于天气预报、生态、环境监测以及气候变化研究。静止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距地面约35800公里,与地球自转同步运行,卫星看上去好像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空不动,可以观测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固定区域,也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的优点是对局部地区可进行15-30分钟高频次的观测,可以捕捉到快速变化的天气系统,主要用于天气分析特别是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和预报。
我国的气象卫星包括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和风云四号。
气象卫星在太空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时,地面上的各种气象变化都能反映在气象卫星的各种观测仪器上,并拍成气象卫星云图返给地面。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返还的卫星云图知道各地的天气状况了。在台风刚刚形成,远在千里之外的时候,天气预报员就可以根据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了解它的外貌特征,确定它的中心位置和强度,并且追踪它的移动路径和方向,同时也可以告诉人们,做好准备,免遭台风的侵袭。
并且,气象卫星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观测的时间长,观测的地域广及观测的数据汇集迅速,等等。气象卫星绕着地球飞一圏所收集的气象资料,比地面上上万个气象台站一昼夜收集的资料还多100倍!气象卫星拍摄一幅卫星覆盖的面积比我国的国土面积还要大10倍之多!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升空后,对我国的气象观测带来哪些提高?
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的中心已于今天上午10: 30左右在广东电白沿海登陆。马鞍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33米/秒,12级,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台风强度。△台风鞍登陆广东前的雷达图。中央气象台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徐应龙分析,台风“马鞍”有两个特点。首先,它移动得很快。由于副热带高压强,台风南侧风大,转向流强,所以“马鞍”的移动速度维持在每小时30到35公里,而南海的台风平均移动速度只有每小时15公里。“马鞍”远高于这个水平。二是结构不对称,体现在风雨的影响上。“马鞍”带来的大风集中在其方向的东侧,降水集中在西侧和南侧。中国天气网气象专家王表示,台风“马鞍”带来的强降雨将主要出现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广西南部等地。比如海南岛北部局地降雨量可能达到250-300mm,这些地区需要更加注意防范强降雨的影响。而广东沿海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的中间,气压梯度较大。另外,受沿海风的影响,风力比较大。△图为今日8时55分风云四号卫星云图。可见台风“马鞍”结构不对称,南方云系多。(来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受“马鞍”外围环流影响,广东、海南的风雨从昨天开始。为应对台风,昨日,深圳拉响防台风_级应急响应。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全线停航,琼州海峡客滚船停止作业。随着“马鞍”的深入,风雨范围会扩大。由于“马鞍”移动速度较快,强降雨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缩短了台风的影响时间。今天“马鞍”主要影响华南,明天将转移到云南南部。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至26日,广东中南部、广西中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沿海、广西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大暴雨(250 ~ 300毫米)。但也要注意,局地短时雨强会比较强。珠江流域的防城河、琴江等中小河流可能出现超警戒水位。相关部门和公众还需防范城乡内涝等次生灾害。
天气预报能预测15天以后的天气,它究竟靠什么做后盾?
该卫星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的大气高光谱垂直探测,并与成像辐射计共平台,可联合进行大气多通道成像观测和高光谱垂直探测,垂直探测性能指标已达到在研的欧洲的性能指标。另外,星上闪电成像仪的空间分辨率、观测频次、星上对闪电事件处理的灵活性等指标均与欧美同类载荷性能指标一致。能实现高分辨率可见光、近红外、中长波红外的多光谱观测,可实现常规全圆盘和针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高频次、高灵敏度小区域密集观测不同范围。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采用双扫描镜结合三反射光学系统、线列阵探测器获取遥感数据。成像时东西与南北扫描镜分别进行线性扫描和步进扫描,将来自地球景物的辐射反射至主光学系统,通过中继光学系统将入射辐射分裂成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红外波段。
探测器将景物辐射转换成电信号后放大,经A/D转换并缓存,通过背景和噪声抑制、图像配准、校正等处理,对数字量编码后下传地面。时背景评估 和 背 景 去 除,对 闪 电 信 号 进 行 增 强、测、定位,实现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和预警。大气温度和湿度参数的垂直结构观测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以干涉成像的方式,探测垂直方向的大气温度湿度廓线,可高频次获取观测地区的大气温湿度廓线和痕量气体含量,实现大气温度和湿度参数的垂直结构观测。
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采用二维扫描镜加离轴三反射主光学系统收集地气能量,由动镜式傅里叶干涉仪进行探测。主光学系统收集目标辐射,进行可见光波段成像;同时,红外波段经分光、动镜运动形成时域红外干涉信号,经A/D转换、干涉图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后,编码下传地面。
我国发射了哪些气象卫星
我们看到的天气预报,是气象学家通过气象雷达与气象卫星收集大气、风向、大气含水量等大量数据,然后按照气象学里面的大气方程式等式子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运算而得出的预测。所以随着人们对大气原理的认识,能预测到半个月后甚至一个月后的天气情况,但是也由于目前的认识还比较有限,所以准确度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01.气象雷达
如果浏览天气预报官网之类的网站,就会发现有雷达图,所使用的工具就是气象雷达。气象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检测最远100千米之内的大气情况。它有四种波段,可以检测出短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判断是晴天、降水还是暴雨或者冰雹天气。检测短时间内是否有恶劣天气,比如强降水、台风等,最主要运用的手段就是天气雷达。
02.气象卫星
天气预报一定会有卫星图,其来源就是围着地球一圈圈转的气象卫星。气象卫星作为新出现的科技,功能强大,可以居高临下,从大气外观测地球大气运转情况,从更全局的位置来判断天气变化。并且气象卫星可以在短短一秒内拍摄上百张气象,极大丰富了气象数据,精确了预测结果,是当代气象学最依赖的工具之一。
我国的气象卫星领先于世界,特别是?风云家族?,也就是风云一号至四号,不仅为我国提供气象数据,也服务于整个世界。其中风云一号和二号处于半退役状态,我们所看到的气象云图数据主要来自于最先进的四号。
03.气象学方程式
光有数据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这些数据得出结论。这个时候就是数学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气象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了大气运转的规律,用方程式等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然后随着一秒可以进行上亿次运算的超级计算机的出现,气象学家就利用其处理这些数据,得出一个准确度相对较高的预测结果,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天气预报。
中央电视台卫星云图的预报是怎样的?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其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1988年9月7日 FY-1A 发射成功
△1990年9月3日 FY-1B 发射成功
应用与特点:验证了卫星方案和采用的多项新技术。星载5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性能和卫星的主要功能,与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相当,接近业务应用水平;卫星可见光通道图像质量良好,信噪比高于设计要求。
△1999年5月10日 FY—1C 发射成功
应用:每天定时两次向世界各地气象台站实时发送10个通道1.1 km甚高分辨率的数字量云图;记录存储全球国外地区4个通道4 km分辨率数字量云图,延时回放给我国地面站。
卫星由遥感(含空间粒子探测器)、图像传输、DCDS、天线、结构、热控制、电源、姿态控制、测控和星载计算机10个分系统组成。前4个分系统是卫星的有效载荷,后6个分系统是卫星平台服务分系统。
特点:①10通道扫描辐射计
卫星的主要探测器是两台互为备份的10通道扫描辐射计,其主要技术性能的在轨实测结果如表1、2所示。其中可见光和近红外通道定标精度达到10%的指标要求;红外辐射定标精度达到1K指标要求;空间分辨率HRPT图像优于1.1km, GDPT图像优于4km。
②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
空间粒子成分探测器探测结果如表3所示。
③图像传输特性
高分辨率图像传输(CHRPT):频率1700MHz,码速率为l.3308Mb/s,全球任意地点可以实时接收。
延时图像传输(DPT):频率为1708 MHz,码速率为1.3308Mb/s,分为GDPT和LDPT两种。GDPT用于星上存储4个通道(通道1,2,4,5)、4 km分辨率均匀化的全球资料,星上可存储时间为300min的观测资料,当卫星过境时回放,每天可以获得一次全球资料。
④卫星姿态控制性能FY-1C星三轴稳定对地定向的姿控系统采用偏置动量轮加磁进动、章动控制和磁平稳卸载方案。三台红外地平仪是主要的姿态测量仪器,两台计算机构成姿控中央控制器。其在轨测试结果见表4。
⑤卫星寿命和云图资料可用率
卫星设计寿命为2年;寿命期内云图资料的可用率大于97.5%。
△2005年5月15日FY-1D 发射成功
特点:
第一,先进的静止轨道观测的技术。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在这么远的地方获得高清晰图象,技术上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它的第一个技术特点就是星上的观测仪器,有5个通道,就是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第二,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风云二号的图象质量是非常好的,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图象,卫星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星上怎么提供能源,怎么样控制好卫星的姿态,怎么样保证星上数据处理和下发等等。
第三,星地一体化实现了高精度的图象定位。一般网友对这个可能不是很了解,遥感卫星要实现对地球的图象精确定位是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静止轨道卫星,这么远,我们实现了图象定位准确度“像元级”。定位准的好处有:1.对发生灾害位置的估计就会减少误差。2.会使连续动画保持稳定。
第四,风云二号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做的定量应用比较有特色,有些应用技术也是国际同行公认的。在处理风云二号观测到的数据时形成了各种各样定量的产品,用这样一些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出各种大气物理参数。比如风场、云参数、降水信息等。
第五,星地系统实现了稳定业务运行。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风云二号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主要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承担为全球天气和气候观测的义务。
△试验星:风云二号A星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
风云二号B星于2000年6月25日发射成功
△业务星:云风二号C星2004年10月19日发射成功
云风二号D星200612月8日年发射成功。
风云二号E星计划于2009年发射
技术特色:
第一,先进的静止轨道观测的技术。静止轨道距离地球有35800公里,在这么远的地方获得高清晰图象,技术上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它的第一个技术特点就是星上的观测仪器,有5个通道,就是可以同时获取5张图。
第二,卫星总体设计技术。风云二号的图象质量是非常好的,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图象,卫星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星上怎么提供能源,怎么样控制好卫星的姿态,怎么样保证星上数据处理和下发等等。
第三,星地一体化实现了高精度的图象定位。一般网友对这个可能不是很了解,遥感卫星要实现对地球的图象精确定位是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静止轨道卫星,这么远,我们实现了图象定位准确度“像元级”。定位准的好处有:1.对发生灾害位置的估计就会减少误差。2.会使连续动画保持稳定。
第四,风云二号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做的定量应用比较有特色,有些应用技术也是国际同行公认的。在处理风云二号观测到的数据时形成了各种各样定量的产品,用这样一些观测数据可以反演出各种大气物理参数。比如风场、云参数、降水信息等。
第五,星地系统实现了稳定业务运行。气象卫星要求观测是连续的,卫星一旦停止工作,就会给天气预报、灾害监测造成严重影响。风云二号星地系统实现了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为满足我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特点:第一,将实现对大气的三维探测。因为卫星上携带有先进的微波探测仪器和红外垂直探测仪,不光可以了解云和大气的表面特性,而且可以了解大气温度湿度的垂直结构分布,这对天气预报特别是对数值预报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第二,实现全球高分辨率观测。对全球气候和自然灾害监测有重要价值。风云三号卫星有很强的的星上存储能力,可以存储全球观测到的数据。同时,中国气象局已经和瑞典进行合作,在北极地区建立了数据接收业务,可以获取全球观测资料,并传输到北京。
第三,实现了全天候和全天时工作。风云三号卫星不受白天和黑夜的限制,也不受各种天气状况的影响,可以在各种条件下工作,提供24小时的观测服务。这对遥感科技工作而言,是一个福音。
应用:(1)为天气预报,特别是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全球的温、湿、云辐射等气象参数;
(2)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
(3)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并为气候诊断和预测提供所需的地球物理参数;
(4)为军事气象和航空,航海等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全球及地区的气象信息。
另,目前,我国的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已经进入业务化,在轨运行的卫星分别是风云一号D星(2002年发射)和风云二号C星(2004年发射)。
气象观测预报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气象卫星的出现为气象观测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气象卫星上装有各种气象遥感器,能够遥感地球及大气层的可见光、红外和微波辐射,能够探测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等信息,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传递到地面。地面台站将卫星送来的电信号复原,绘制成各种云层、地表和洋面,再经进一步处理和计算,即可得出各种气象资料。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气象云图就是根据气象卫星发回的气象探测资料绘制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有两种,一种是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各种不同的云系和经纬网络;一种是极轨气象卫星云图,图像上有海洋、云层、高原、沙漠、冰雪、植被和河流。卫星云图还分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全景云图和区域云图。直接从卫星上接收的云图只是黑白图像。为研究的方便和使观众易于看明白,气象工作者为云图画上国境线、城市标记,并根据光谱原理对云图进行了色彩加工,使之接近人的视觉习惯:绿色表示植被;赭**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等等。由于大片云系会反射太阳光,气象卫星接收到的各种云系的信号是灰白颜色,因此我们从卫星云图看到的大片降雨云系的色彩是灰白的,而不是浓黑色。
制作卫星云图的工作相当复杂。每天早上值班天气预报员要确定天气预报使用的云图种类。气象中心的人员按需要将接收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云图定位、拼接处理、投影变换、几何畸变校正、辐射畸变校正、绘制等压线和等温线等。通常每天接收两次极轨气象卫星的图像资料,每次接收到的是相邻三个轨道(每个轨道约横向3000千米宽)气象资料,这些资料经过投影拼接才能得到一张可完全覆盖中国的气象云图。接着还要进行彩色合成及局部放大。另外,每隔半小时还要接收一次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云图,它覆盖约四分之一的地球表面。将这些云图做成动画片形式可生动显示各个云系的变化,据此可对天气系统的趋势作出预测。
1960年4月,美国发射成功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证明了使用卫星进行气象观测的巨大价值和优越性。气象卫星观测的地域广阔、观测时间长、观测数据汇集迅速,因而能提高气象预报的质量,对长期天气预报更有重要意义。气象卫星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已被广泛用于日常气象业务、气象科学、大气物理、海洋学和水产学的研究。气象卫星的发展和应用异常迅速。气象卫星逐步由低地球轨道扩展到太阳同步轨道,再进一步发展到同步轨道。极地轨道和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相互补充就可以实现对全球的气象观测。目前全球性的气象卫星观测网大大提高了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及时性,并能预先预报灾害性天气,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60年代初,中国已对气象卫星技术和大气遥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从70年代起,中国开始接收国外气象卫星发出的资料,对云图分析、红外和微波遥感以及天气预报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80年代,引进了美国“泰罗斯-N”系列气象卫星单站接收处理系统,1986年10月1日,中国首次在电视中播发了卫星气象云图和气象预报。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中国先后发射成功两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标志着中国卫星气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风云一号”的主要遥感设备是两台五通道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3000千米,星下点分辨率1.1千米。各通道分别用于拍摄白天云图,昼夜云图,水、冰、雪和植被图像,海洋水色图像,地表、海面温度及图像。星上其他重要设备还有三种图像传输系统和计算机。卫星为1.4×1.4×1.2米的六面体,重900千克,运行轨道高度为901千米,每天绕地球运行14圈。地面系统由北京、广州、乌鲁木齐三个地面资料接收站和设于北京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资料处理中心构成。广州和乌鲁木齐接收的资料通过通信卫星实时传送到中心,北京的资料通过微波传至中心。中心对气象卫星资料进行处理,制成卫星云图,供气象研究和预报使用。在这两颗卫星正常工作期间,中国气象预报工作采用了自己的高质量卫星云图。除使用“风云一号”卫星的云图外,中国通常都是接收和使用美国的“诺阿”极轨气象卫星和日本的“葵花”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资料。
好了,今天关于“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