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策天气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空气质量

文章内容

静宁天气_静宁天气预报

zmhk 2024-06-23
静宁天气_静宁天气预报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静宁天气”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关
静宁天气_静宁天气预报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静宁天气”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2.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简单一点儿。

3.各位朋友你们好,端午节刚刚过,请问下你们那有些什么习俗?

4.2022端午节7大禁忌

静宁天气_静宁天气预报

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看了上面的文章后,可见端午节的习俗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相信大家在这个端午节小长假里并不会觉得无聊吧。

       全国各地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粽子的由来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 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前清时期的端午习俗,可以王瑛曾的《重修凤山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民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插艾、榕能使身体强健。俗话说“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私塾里的学生,照例要在端什节送红包给先生作谢礼,先生则以一把扇子作为回礼。

       铃木清一郎的《台湾旧惯冠婚葬祭年中行事》(一九三四年)记载,丧期中的家庭,端午节不包粽子,而是由亲友赠送,称之为“送节”。丧家则以糖做为回礼。而农家把称为“福金”的金纸来在竹竿上,插在间,据说可以防害而获丰收。有些地方在端午节有作“咸茶”的习俗,就是用盐来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据说可以当药茶,清除一切毒气。

       日治时代的屏东县佳冬乡,还有在端午节这天打石战的习俗。石战在佳冬地区已流传了数百年,每年到了端午节前几天,众人纷纷拳擦掌,准备打场硬仗。石战以村落为单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组织一如军队,并设有参谋长等职位。男人在“前线”掷石作战。妇女则在后方负责运送石头。单况泪烈时,动辄造成伤亡。战胜的一方可至战败的村子大肆吃喝一番。战败的村民则落荒而逃。若不幸被对方俘虏了,会被强迫脱裤处罚,当众羞辱一番。这项奇特的习俗,据说可保一整年好运,所以佳冬人乐此不疲。但是因为石战常造成严重的伤亡,再加上地方政府一再的禁止,遂在日治末期逐渐式微。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最富传奇色彩的午时水,则来自大甲镇砧山上的剑井。传说井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的地点,而自又相传鎑砧山盛产各种灵药仙草,于是剑井午时水的功效便被传说得神奇无比。每年端午节,剑井旁边争没午时水的人总是挤得密不通风。据说端午节正午对着井中仔细观看,还可以看见郑成功的那把影。而看见剑影的人,这一年一定无灾厄。

       划龙舟,台湾称为“扒龙船”。据《民俗台湾》一卷六号上记载,日据时代士林的端午龙舟的习俗如下:自五月初一起,就先到水边“迎水神”。初五正午,即敲响锣鼓,扛起龙舟到河岸,途都有居民烧香礼拜。俗语说:“五月五。龙船鼓,满街路”。表示欢迎,称为“接龙船”。赛过龙,还要于初十“送水神”,并举行“谢江”的仪式。

       台中南屯的头店,自清朝中叶,就有在开春后,穿木醒穿山甲的习俗。光复后,这个习俗固定在每年的端什节举行。犁头店在清朝,是台中最繁荣的地区,据说,这是因为当地位居穿七甲穴的缘故。所以,当地居民每年端午都会穿上木屐,来回重踏地面,以期用巨大的声响震醒穿山甲。目前,这项习俗已改采趣味竞赛的型式。由四个人自组一队,穿上两条长木皮钉成的环木屐竞走。卡卡的木屐声,确也震醒了犁头店居民们怀旧的情绪。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制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干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制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咸蛋黄、红葱头、栗子、蚝干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碱粽及咸粽。碱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咸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

       南北风味粽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

       北京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广东粽子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四川粽子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因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其口味当然独特,故成为四川千古流传的名点小吃之一。其制法是先把糯米、红豆浸泡5至6小时,将水倒出,放入椒粉、川盐、味精和少许腊肉,用粽子叶包成约60克一个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适口,风味独特。

       苏州粽子

       苏州粽子是呈长而细的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具有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等特色。如猪油夹沙粽子,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夹有一块肥肉,煮熟后晶亮甜美,油润清香。

       嘉兴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鲜美,肥而不腻。许多海内外朋友皆因品尝过嘉兴粽子后,方知浙江嘉兴的地名。

       海南粽子

       海南粽子与北方的粽子不同,它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约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令食者胃口大开。

       山东粽子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红枣,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

       汨罗粽子

       湖南汨罗传说是粽子发源地,汩罗粽子历来以品种多、制作精巧而著称于世。国际龙舟节期间共推出传统和新开发的粽子数十种,并采用外形精美的真空塑料包装和罐头包装,无菌卫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闽南粽子

       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精工巧作,糯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三层块头,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不腻。闽南话“热”与“烧”同含义,所谓“烧肉粽”,就是要趁热而食的粽子,热食则更有风味。

       台湾粽子

       带有浓厚的闽南风味,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新竹的“成家肉粽”、彰化的“肉粽”和台南的“再发号肉粽”都很有名气。八宝粽也是代表品种,它选料多样,将猪腿肉、肥膘、栗子(或花生仁)、萝卜干、鱿鱼分别切成丁,锅烧热,先下洋葱末,再加上以上配料及酒、酱油、麻油炒匀,与糯米拌匀后,裹扎蒸熟,香味浓郁。著名歌星邓丽君以一首台语“烧肉粽”的歌曲而大受欢迎,由此可见台湾粽子在台湾饮食文化的地位。

       此外,著名的粽子还有贵州的“酸菜粽”、西安的“蜂蜜凉粽”、厦门的“烧肉粽”、苏北的“咸蛋粽”、上海的“咸味粽”、云南的“火腿粽”等各具特色。

       话说“洋粽子”

       全国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之一是吃粽子。有人以为这粽子是中国人的专利,其实其他国家也有。洋“粽子”主要流行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日本在历史上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也有端午节,也吃粽子。所不同的是,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米粉做成的,形状呈长圆形,像个锤子,并在粽子上缠兰草。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但与端午节无关。缅甸粽子也用糯米做主料,用香蕉、椰蓉做馅,其香气扑鼻,吃起来糯软甜美。

       菲律宾把粽子作为圣诞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粽子形状呈长条形,风味与中国江浙一带的粽子基本相似。

       印度尼西亚的粽子在南洋很有代表性,用馅特别讲究。其肉粽是用新鲜牛肉末加上香菇、葱等,吃起来香滑而不腻。

       墨西哥的粽子与中国粽子很相似,称作“达玛尔”。它以粗玉米作主料,再配以肉片和辣椒,用玉米叶或香蕉叶包成,吃起来又香又辣,别具风味。

       哥斯达黎加粽子用一种经过特别加工、带有粘性的玉米粉做主料,配以鸡肉、牛肉、胡萝卜、土豆、橄榄、辣椒等,然后用新鲜的香蕉叶包成扁方形。

       秘鲁的粽子比较接近上一种,是圣诞节食品。圣诞节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欢庆圣诞边吃粽子。

       最早的粽子实物

       江西德安发现我国目前最早的粽子实物

       近日,江西德安发现我国目前最早的粽子实物,这一发现通过了我国考古专家的严格鉴定。

       据介绍,江西德安义峰羽绒厂在这个县宝塔乡杨桥村向阳山修建水塔时,意外发现一座宋墓。德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宋墓石碑文字记载:墓主周氏为宁国府通判国史溪园先生周应合之女,今武宁人,葬于公元1274年;丈夫为新太平州通判吴畴,今德安县车桥人。

       墓主右手拿一根长40厘米的桃枝,桃枝上吊有两个棱形粽子。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分别系于桃枝两边,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专家介绍:早期粽子有祭奠之意,放入棺木中以示亲属的哀悼。两个粽子成双成对,象征吉祥如意。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诗中会同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委员会十余名专家,经过严格的鉴定,确定这两个粽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也都有滋补保健。

       3、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5、喝雄黄。酒医史渊源《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行雨之时,在端午节早晨摆雄黄酒宴,是百姓企盼出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制备雄黄酒的方法很简单,用于**饮用的,则取微量经过水飞处理的雄黄细粉,现行药典规定内服用量为0.05克~0.1克放入一只小碗或小杯中,再加入15毫升~20毫升白酒,用筷子将其搅溶,再将上层带有微红**的酒液倒入定量白酒中,碗底或杯底的沉淀物则弃之不用,饮用量约15毫升左右。

       6、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8、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简单一点儿。

       1.李白的这六首有关秋思的诗作,你都知道吗

        秋思

        唐代: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译文

        燕支的叶子枯黄而落下,女子独自登台远望。看到天空中青云纷散,单于带着秋色到来。

        胡人的兵队在沙漠边塞集合,汉使往玉门关折回。在他乡的客人还没有归期,徒然为蕙草的摧折感到悲伤。

        注释

        燕之:草名,可做红色染料。

        碧云:青云,碧空中的云。

        单于:外族首领。

        沙塞:沙漠边塞。

        玉关:即玉门关。

        蕙草:一种香草。

        征客:做客他乡的人。

2.描写秋思的诗句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南北朝

        萧悫

        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

        白居易

        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

        鲍溶

        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唐

        杜牧

        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唐

        黄滔

        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唐

        李白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

        李白

        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3.跟秋思有关的诗句

        萧悫

        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杜牧

        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李白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4.关于秋思的诗句或古诗

        说到秋天,实在是一个可以让人神思飞扬的季节。且不说突然变得高远起来的蓝天让人神清气

        爽,也不必说那沉甸甸的收获让人留连。单是那如打翻了调色盘而变得五彩斑斓的各样树木,就让

        人觉得秋天实在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季节。你看,秋天的天,那么蓝那么高,蓝的没有一丝杂质,让

        人的心纯静如水。秋天的风,没了夏日的燥热,送来徐徐清凉,让人精神振奋。秋天的花,比夏花

        更绚烂,姹紫嫣红中充分展示生命之美。

        秋姗姗而来,夏渐渐地淡去,消去了夏日恹恹欲睡的溽热,令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继而便是心静

        澄明了。天气渐趋凉爽,却是不冷,只是彻心彻肺的舒透了,就象此刻的心情,无边秋意溢秋心,连

        思想都是金**的了。这样的季节原本就应是秋高气爽,云淡风清,虽不及深秋,无法看到满山遍野

        火红火红的枫叶,但心境里仿佛已见满目的鲜红,而携着淡淡愁绪的心里顿然充溢了阳光的炽热,感

        觉胸上涌动着热热的充满了希望的力量,犹如生命象火一般燃烧着,便是在灰冷的季节,已然有迸发

        激情的冲动。

        我是喜欢秋的,喜欢秋的深沉;喜欢秋的苍茫;喜欢秋的成熟;喜欢秋的稳健……秋虽不比春富有生

        机;不比夏热情奔放;不比冬柔和冷俊,但在我的心里秋是真的,是平淡的,是无华的,是不加修饰

        的,是美的,黄昏的霞光、沉寂的心境、怆然的泪水、乡思的心绪……宽广辽阔,天高地迥。就是这

        种空灵清虚的秋意,使我的心在浮躁中找寻到一份宁静和一份久违了的澹然和温馨。喜欢秋,喜欢秋

        天的阳光;喜欢秋天的萧瑟;喜欢秋天的金黄;喜欢漫步街头,揣着懒散的思绪,看过往的车辆和行

        人;置身于人群里,任由自己的心情渐渐地溶入到美妙的遐想中。把手插进口袋里,望一望蓝的天,

        白的云,吹一声口哨,悠哉乐哉。

        爱秋还不仅仅因为秋色美,更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天就是检

        验成果的时刻了。在乡下,秋天里的农人是最忙碌的。是否交了白卷这时可要揭晓了。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自然对于勤劳的人民总是有所偏爱。只要你肯付出辛劳,上天总会把最好的收成奉献

        与你。累累的果实里凝聚了多少期待的目光,金灿灿的收获里又饱含了多少向往。秋天,农人的笑

        是甜的,梦是香的。

        人生的春天固然珍贵,但也无须为留它不住而无端惹愁。即使不能在秋的季节获得殷实的果实,也不

        能在飘渺的憧憬中沉醉,在困苦迷茫中逃避,以饱满的激情和信念,珍惜着所拥有的一切,不去过多

        地苛求自己,只需用自己的言行证明自己独有的不凡,也就足够了。突然想说:我是俗人,俗人自有

        俗人的快乐和开心,即使我不能为花,那么就做绿叶吧,用那份青翠点缀了如花的岁月,也不失为一

        种真诚。如此看来,秋居心头也不尽是愁的啊!“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逢秋不悲秋,

        却以一种达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刘禹锡的t不能不给人以启迪。虽然自然的秋天意味着一种结束,而人

        生的秋天却不仅仅是结束。我知道,其实属于我的人生也可以从秋天开始。是的,从秋天开始,虽然

        错过了一个季节,但只要全心付出,勇敢面对,依然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丰硕的秋。

5.写秋思的诗句有哪些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南北朝 萧悫 秋思

        清波收潦日,

        华林鸣籁初。

        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燕帏缃绮被,

        赵带流黄裾。

        相思阻音息,

        结梦感离居。

        白居易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唐 白居易 秋思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 鲍溶 秋思

        楚客秋更悲,皇皇无声地。时无无事人,我命与身异。

        良时如飞鸟,回掌成故事。蹉跎秋定还,凝冽坚冰至。

        人生不期老,华发谁能避。感此惜壮年,壮年少为贵。

        我生虽努力,荣途难自致。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

        吾师罕言命,感激潜伤思。

        唐 杜牧 秋思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唐 黄滔 秋思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唐 李白 秋思

        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唐 李白 秋思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秋 思(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6.李白描写“相思”的诗句有哪些

        1.《春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秋思》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3.《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4.《长相思三首·其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5.《长相思·其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7.关于秋思的古诗句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重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8.有关写秋声,秋色,秋思的诗句

        秋声 白居易 杂曲歌辞·小曲新词 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

        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 苏颋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

        任君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白居易 早秋独夜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

        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白居易 小曲新词二首 霁色鲜宫殿,秋声脆管弦。

        圣明千岁乐,岁岁似今年。 刘言史 立秋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殷尧藩 江行二首 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

        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 皮日休 和鲁望风人诗三首 江上秋声起,从来浪得名。

        逆风犹挂席,若不会凡情。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首 睡稳叶舟轻,风微浪不惊。

        人居芦苇岸,终夜动秋声。 薛能 杂曲歌辞·杨柳枝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刘禹锡 登清晖楼 浔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

        南望庐山千万仞,共夸新出栋梁材。 白居易 旧房 远壁秋声虫络丝,入檐新影月低眉。

        床帷半故帘旌断,仍是初寒欲夜时。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薛能 折杨柳十首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

        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崔橹 华清宫三首 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日秋声渭水滨。

        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 曹邺 听刘尊师弹琴 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

        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长在七条弦。 高蟾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李中 对竹 懒穿幽径冲鸣鸟,忍踏清阴损翠苔。

        不似闭门欹枕听,秋声如雨入轩来。 沈彬 句 松欹晚影离坛草,钟撼秋声入殿风。

        (《潘天锡同题古观》,《郡阁雅谈》) 齐己 寻阳道中作 秋声连岳树,草色遍汀洲。多事时为客,无人处上楼。

        云疏片雨歇,野阔九江流。欲向南朝去,诗僧有惠休。

        丁仙芝 渡扬子江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风叶下,淅沥度秋声。

        韩翃 题苏许公林亭(一作钱起诗) 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客舍苔生处,依依又赋诗。

        令狐楚 九日言怀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皎然 送崔判官还扬子 轻传祗远役,依依下姑亭。秋声满杨柳,暮色绕郊垧。

        烟水摇归思,山当楚驿青。 元稹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左拾遗时作) 七月悲风起,凄凉万国人。

        羽仪经巷内,輼转城闉。暝色依陵早,秋声入辂新。

        自嗟同草木,不识永贞春。 祖咏 过郑曲 路向荣川谷,晴来望尽通。

        细烟生水上,圆月在舟中。岸势迷行客,秋声乱草虫。

        旅怀劳,淅淅有凉风。 李颀 望秦川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秋色 王维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杜甫 复愁十二首 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

        巫山犹锦树,南国且黄鹂。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

        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毫。 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

        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 杜牧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成彦雄 江上枫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

        一叶落渔家,残阳带秋色。 湘驿女子 题玉泉溪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湘中女子 驿楼诵诗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赵嘏 句 梁王旧馆已秋色,珠履少年轻绣衣。

        (以上见《主客图》) 吴烛 相和歌辞·铜雀妓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长舒罗袖不成舞,却向风前承泪珠。

        李嘉祐 杂曲歌辞·江上曲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 杂曲歌辞·入破第一 千门今夜晓初晴,万里天河彻帝京。璨璨繁星驾秋色,棱棱霜气韵钟声。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卢纶 天长久词 台殿云深秋色微,君王初赐六宫衣。楼船泛罢归犹早,行遣才人斗射飞。

        王建 田侍郎归镇(一作上魏博田侍中八首) 踏著家乡马脚轻,暮山秋色眼前明。老人上酒齐头拜,得侍中来尽再生。

        刘禹锡 台城怀古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鶂夜鸣秋色深。

        李涉 题招隐寺即戴颙旧宅 两崖古树千般色,一井寒泉数丈冰。欲问前朝戴居士,野烟秋色是丘陵。

        雍陶 韦处士郊居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

       

各位朋友你们好,端午节刚刚过,请问下你们那有些什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我所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漫话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只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但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端午食粽作为全国性风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了唐、宋时,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

       粽子话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大江南北品名粽

       广东粽子:广东粽子个头大,外形别致,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鸡肉丁、鸭肉丁、叉烧肉、蛋黄、冬菇、绿豆蓉等调配为馅料的什锦粽。

       闽南粽子: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皆驰名海内外。烧肉粽的粽米必选上乘,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虾米、莲子及卤肉汤、白糖等,吃时蘸调蒜泥、芥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样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宁波粽子:浙江宁波粽子为四角形,有碱水粽、赤豆粽、红枣粽等品种。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浅**,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兴粽子: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等品种。如鲜肉粽,常在瘦肉内夹进一块肥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入口肥而不腻。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其个头较小,为斜四角形。北郊农村,习惯吃大黄米粽,粘韧而清香,多以红枣、豆沙为馅。

       其他较为著名的粽子还有四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苏北的咸蛋粽。

       上海地区粽子种类多

       以杏花楼、新雅为代表的广式粽子吃口松软而味道浓烈,外形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广式粽子品种很多,有栗子、鲜肉、蛋黄、香菇;裹枕粽有烤鸭、香菇、栗子、鲜肉、蛋黄、米仁,其他还有碱水粽、豆沙粽、鲜肉粽、鲜肉蛋黄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斋、扬州饭店为代表的淮扬特色粽子为"八味八式",正宗"小脚"白米粽、四角形红枣赤豆粽、秤砣形蛋黄栗子粽、元宝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咸肉粽、枕式鲜肉粽、长枕风鸡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鲜明。

       功德林供应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红枣粽、松仁白米粽和罗汉粽,均以素食为特色。

       清真洪长兴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风范,粽壳略青,棱角分明,外观清秀,品味纯正,特别是"牛肉粽",是其他帮别所没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兴粽子店、五芳斋等传统特色店所供应的粽子则是"五花八门",豆沙、鲜肉、白米、红枣赤豆、鲜肉蛋黄等。沈大成首创咖喱鸡粽,缤纷多彩。各类粽子从品种到外形,从口味到色泽都各不相同,大的广式裹枕粽450克一只,而迷你粽每只仅25克。

       外国的粽子

       日本:称粽子为茅卷,在阴历五月五日吃,是用箬叶或菰叶包米粉,成长圆柱形。

       越南:阴历端午节吃粽子。咸粽用糯米加虾米、瘦猪肉、红豆,再加半只咸蛋包成;碱粽,是用糯米粉加椰丝、虾米、绿豆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粽,用糯米、肋条肉、虾米、绿豆和五香调料包成,煮熟剥壳切片而食。

       泰国:泼水节和雨季吃粽子,以甜粽为主。是用椰汁浸的糯米加椰子肉、黑豆、芋头、地瓜,用芭蕉叶包成蒸熟后再吃。

       墨西哥:有“粽子节”以欢庆玉米丰收,在节日中,家家户户用芭蕉叶包玉米和牛肉、鸡肉、胡萝卜、土豆、辣椒等煮熟后食用。

       此外,哥斯达利加、洪都拉斯、秘鲁等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别称知多少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2022端午节7大禁忌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玲珑夺目。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东北三省)

       清早要出门去郊外,野地或公园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纸葫芦原先是个人家自己做的,现在大多是买的。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家在海南的小郑说,从小过端午,家里总会四处弥漫艾草香味。妈妈早早的在家门口悬挂艾草,晚上,烧了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小吴,家在海边,幼时,每逢端午,家里人都会带他到海边去洗龙水。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 “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 。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 。万人共泳,这一端午海面奇观,你看过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安徽

       安徽合肥:端午节插艾草招福驱邪

       端午节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传统习俗,纷纷购买艾草插在门上以招福驱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个菜市场内,一位女士买了几枝艾草,正准备回家烧饭。她说,按照传统,端午节要把艾草挂在门上驱邪。在合肥市城隍庙市场的路边,家住郊区的王大爷推着辆三轮车卖艾草。他的艾草是从附近的山上采来,用别的草叶将几枝扎成整齐的一捆捆来卖,一块钱四捆,艾草散发着特殊的芳香,不时有人上前挑选购买。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羽状深裂,表面是绿色,叶被密生白色毛,茎叶均有特殊香气。中国古代以艾草为药,针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于穴道上,进行烧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认为艾草可以招福驱邪,中国古书中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古时认为端午节之后天气开始炎热,蚊虫滋生,易发传染病,因而在这一天以所谓“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等5种植物,来驱除各种毒害。

       安徽歙县:端午节跳钟馗捉鬼

       位于安徽南部的歙县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悬艾草、舞龙舟等风俗外,还有独具特色的跳钟馗施威捉鬼活动。钟馗小鬼们扛着“钟进士出巡”、“肃静”、“回避”的牌子,钟馗手持利剑,戴着破伞,还有小鬼捧酒钵等民俗表演。

       据了解,跳钟馗是民间避邪驱鬼的方式之一。过去歙县许多村落端午节都有跳钟馗表演,钟馗出巡范围只限本村,村头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驱鬼之彻底。事先准备接钟馗的人家,为了达到求神驱鬼的目的,将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声中,尘土四扬,气氛威严。有资料显示,在中国清代诗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咏钟馗的诗,也许是这时天气湿热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请钟馗来驱邪捉鬼。

       云南省

       那边人过端午,吃花生、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花生是取其长生之意,吃李子则象征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

       台湾

       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端午节的佩饰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广东省〕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台湾省)

       台湾地处亚热带,早期来自大陆的移民多无法适应这里的气候,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因此,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而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 端午节 ,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大家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端午节7大禁忌,以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7大禁忌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端午当天忌下河 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 夏至 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节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 方法 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7、端午 儿童 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 传说 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节各地的禁忌

        淅江省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湖南省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陕西省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省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江苏省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江西省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北省

        黄岗县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关于端午节古诗词

        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2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3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4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5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

        6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陆游《楚城》

        7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黄公绍《潇湘神》

        8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10乘兴挈朋侪,游赏遍南峰佳致。崇仙岸左,争看竞龙舟,人汹汹,鼓冬冬,不觉金乌坠。——杨无咎《蓦山溪》

        11艾虎钗头,菖蒲酒里,旧约浑无据。轻衫如雾,玉肌似削,人在画楼深处。——周紫芝《永遇乐》

        12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_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13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14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5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6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刘禹锡《竞渡曲》

        17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8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19.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2022端午节7大禁忌相关 文章 :

        ★ 2022端午节习俗活动总结五篇

        ★ 2022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 202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单介绍

        ★ 端午节由来传说故事

        ★ 2022年端午节社区活动方案5篇

        ★ 2022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 2022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故事

        ★ 2022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

        ★ 2022端午节活动优秀总结10篇

        ★ 2022端午节创意的活动方案5篇

       好了,今天关于“静宁天气”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静宁天气”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